
据《国家利益》杂志报道,美国军方计划在未来两到三年内生产至少一百万架无人机,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战略转变,旨在跟上现代战场上发生的根本性变化。
该杂志指出,如果大国之间发生冲突,这个庞大的数字可能还不够,因为据估计,中国每年能够制造超过800万架飞机,而俄罗斯和乌克兰每年分别能制造约400万架飞机。
目前,美国国防工业基地每年生产的无人机不超过5万架,这意味着所需的扩产堪比一场新的工业革命。
美国军方计划将这类飞机视为弹药,使其价格低廉且消耗品,这与“反恐战争”时期以“捕食者”和“死神”为代表的高成本飞机截然不同。

军在军事演习中,四旋翼无人机携带模拟塑料炸弹
该杂志认为,这一趋势是基于从乌克兰战争中吸取的教训,在乌克兰战争中,小型飞机在侦察、指挥火力甚至执行攻击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军队启动了一项名为“SkyFoundry”的创新工业计划,旨在建立能够生产电机、电池、电子电路和传感器的本地供应链,摆脱对目前主导该行业关键零部件的中国的依赖,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立即启动的巨大生产能力。
尽管该计划雄心勃勃,但仍面临诸多复杂障碍,最显著的问题是生产线的准备时间以及现有供应链的脆弱性。此外,将无人机定义为“消耗品”意味着军方已做好应对高强度战争中重大损失的准备,因此需要持续生产以弥补任何损耗。
此外,军方正在努力研发针对敌机的防御措施,包括照明弹网、电磁装置和制导炸药,以应对这些系统日益增长的威胁。
据这家美国杂志报道,即便美军成功实现其宏伟目标,优势也并非唾手可得。中国拥有庞大的工业基础,其将民用飞机改装成军用飞机的能力使其拥有明显的优势。然而,构建灵活一体化的生产体系能够增强美国在未来任何对抗中的韧性和机动性。
责任编辑:美国共工新闻社
声明:
本文由入驻共工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共工号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邮箱:zhidaoriba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