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出版人而言,江苏书展是每年不可错过的盛大节日。在瞬息万变的AI时代,这个坚守了15年的书展场域弥足珍贵。我们珍惜这一场与读者相遇、与作者相约、与同行相聚的一期一会,看见生动的面容、聆听亲切的声音,在书香氛围里感受人与人之间真实的联结与互动。
我们更珍惜这一场以书为媒、与书相伴的奇妙之旅:在现场,邂逅各类新书、各种好书,触手可及的纸张质感,沉浸于字里行间的纯粹阅读感受——人类穿越千年亘古不变的知识探索与文化认同,在此时此地的某一瞬间得以共鸣。——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社长 樊明
《入戏》彭林刚 著2025年7月出版
彭林刚
京昆乾旦
剧评人
扬剧史研究者
一级演员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早年向新艳秋问艺
又得到张继青指点
曾主演《锁麟囊》《春闺梦》《六月雪》《游园惊梦》《贺后骂殿》等京昆名剧,先后在南京和台北等地举办了“澄若秋水”“水磨情怀”“月落重生”“芳华何处”“程韵流芳”等十数台专场,获中央电视台及安徽卫视戏曲大赛金奖。
曾在《文艺报》《新报日报》《上海戏剧》《中国京剧》《剧影月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有:“只有香如故——忆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新艳秋”“人去难逢——追忆敬爱的张继青老师”“超级程迷——走近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蔷华”“江南红菱正艳——黄孝慈老师五周年祭”“周云亮跟头大王的由来”“《虹桥赠珠》诞生记”“扬剧《鸿雁传书》的艺术特色”“高秀英:扬剧第一人”“《百岁挂帅》往事”“追忆我的义母李砚萍”等百篇文章。
《入戏》是一部饱含深情与敬意的戏曲艺术散文集,作者彭林刚凭借其梨园背景及长期与戏曲表演艺术家的密切交往,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往戏曲艺术的大门。他以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记录了京昆及地方戏领域50多位艺术家的艺术人生与精神世界。书中既有对新艳秋、张继青等京昆名家的深情追忆,也有对扬剧、锡剧等地方戏代表人物艺术生涯的生动刻画,既展现了艺术家们在舞台上的璀璨光芒,也揭示了他们台下鲜为人知的执着与坚守。
《入戏》一书聚焦戏曲艺术的当代传承,通过记录艺术家的表演与实践,为读者呈现戏曲文化的生命力。此次发布会不仅是一次新书亮相,更是出版界与戏曲界的深度对话。常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程立、苏州工业园区宣传部副部长何雯、苏州高新区镇湖街道办事处主任冯燕芳、苏州工业园区宣传部新闻宣传处处长孙浔、苏州高新区编办副主任朱钦等出席了此次活动。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党委委员孙敏
致辞中表示,《入戏》的出版是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践行文化传承使命的生动实践。书中的每一篇章,都记录着戏曲表演艺术家们对艺术的不懈追求,都凝结着他们传承戏曲艺术的使命感。
活动现场,戏曲表演艺术家带来了四场戏曲表演 粹善含弘创始人张翠红演绎《梨花颂》,昆剧表演艺术家沈国芳带来《玉簪记・琴挑》“朝元歌”选段,扬剧名家徐秀芳演出扬剧《新春观灯》,作者彭林刚与沈俊联袂呈现昆剧表演《牡丹亭・游园》片段,多角度展现戏曲艺术的美学魅力。
在嘉宾对谈环节,彭林刚分享新书创作过程及与戏曲艺术家的交往经历,他谈到,书写戏曲表演艺术家,是对戏曲艺术历久弥新的记录,更是不可推卸的文化责任。
江苏剧协副主席、扬剧梅花奖得主徐秀芳,
苏州昆剧院一级演员沈国芳,
“粹善含弘”创始人张翠红,
梅派传人、京剧名家高丽珠
围绕戏曲传承的实践体会、艺术理解等展开交流,探讨传统戏曲在当代的传播与创新路径
责任编辑:美国共工新闻社
声明:
本文由入驻共工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共工号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邮箱:zhidaoribao@gmail.com
热门文章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