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之柔
李之柔
诗人、作家、书法家、文化学者
中国红楼梦学会会员;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中国茶文化国际交流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联合国教科文民间艺术国际组织(IOV)成员;
香港文汇管理学院客座教授;
曾任:《世界都市》(国内刊号:CN11-3389/GO)杂志社常务副社长;
中国外文局《人民中国》书画院副院长;
出版有《李之柔诗选》、《无住轩集》、《李之柔(楹联)书法作品》等。
集评选(以年龄为序):
文怀沙(著名学者)
从他(李之柔)的诗词、书法中不难解读出时下社会所缺乏的一种恭敬、清净、自在……
王学仲(时为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
总的来说,之柔的书画作品注重以线述形,能够计白当黑,由道及理,由理及法,称得上相由心生,境由画传,诗中有画,字内含情。其诗,气高韵远,湛然圆融,自出机杼;其书,格意清拔,不激不厉……这是传统文化修养在书画作品中最直接的作用。
一诚长老(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
之柔居士诗文书画妙通禅理,清脱纯净,落笔莲花,触目菩提,诚所谓“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华无非般若”者。
翟泰丰题词(时为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原中宣部副部长):
至和朗霁,柔澹春融。
高占祥(时任国家文化部常务副部长):
高华、真切,文质彬彬。
王立平(著名音乐家,时为民进中央副主席)
日月情怀,山林气度;清凉世界,炳焕丹青。
盛中国(小提琴大师):
之柔书法的不俗,表现在富有古典音乐的旋律,平和简静,嘉厚遒润,他的心灵干净纯粹,作品也是那么干净纯粹,超凡脱俗……书法与内容浑然天成,刚健中正,清穆醇雅,自在高古,文化气息非常浓郁。
蒋子龙(著名作家):
学养托起了之柔的诗词,深致的诗词功力又托起了他的书法。他笔下的字不再是单薄的、平面的,而是有了生命,有了性格,有了故事。其楷书为心,气韵清刚,天心月圆,笔意精切,入眼入神;而行书为表,清绮洒丽,异韵灵动,流畅自然又斑斓多姿;隶书为其筋骨,笔划峻切,字体崚嶒,锋芒雄奇险峭,气脉又浑厚刚直,其势劲崛奔放,其神不动如山;还有华枝春满的小篆,万壑争流的草书,以及意趣不俗的画作……总之是人入字,字证人。人品、诗品、书品互为表里,浩然沛然,惊人绝艳!
二月河(著名作家):
读之柔的诗词楹联书法,如逢幽人,如见道心,从中可以看出他认真的创作态度,以及他对文化的敬畏。篆书洗练典雅,隶书高古雄浑,行书流动飘逸,楷书缜密劲健,根据不同的诗词楹联内容,以不同的书体来呈现,匠心独运,特别是楹联书法,雍容超诣,颇有明清庙堂气象。
张国良(时为世界中文报业协会主席)
立意创格,尤见襟抱,与诸家不同。真挚的情感和自然入神的境界融为一体,受到许多朋友的喜爱。
易中天(著名学者,厦门大学教授)
大强如弱,至刚之柔。
言恭达(著名书法家):
他(李之柔)的楷书自欧阳询而出,端庄严谨,兼取《张猛龙》之恢弘;行草承“二王”一脉,线条起伏自然,不激不厉;隶篆则师法秦汉,结字有源,开合得法,雍容古逸,文人气息浓郁。一言以蔽之:用笔精熟、用墨鲜活、章法自然,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显示出读书人特有的气质。
周岭(著名红学家):
之柔书法风格、诗词、对联的内容与风格,渊源有自,清远雅正,与他的性格、修养密切相关,充满了禅意,禅韵,无论何种书体,何种诗词,都显得那样的安静、干净、敦敬。
Rikus(联合国教科文组织IOV国际艺术节主席):
中国的古典诗词艺术与书法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独有的艺术门类,具有世界性。您(李之柔)作为这项古老艺术的传承者,我很欣赏您的作品,向您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贺。

天津蒋子龙文学馆

为陕西某地钟鼓楼创作四门楹联

净土宗祖庭山西玄中寺重修牌楼记


为天津妈祖文化广场创作并书写回文联


河南袁桥古镇创作并书写城门联

福建白云观音观音禅寺创作并书写山门楹联

河北尧母文化园题写匾额

辽宁葫芦岛山海音乐厅题名


联墨手稿
责任编辑:美国共工新闻社